國內種豬市場龐大,但如何做好育種,突破“豬芯片”瓶頸,體現國內種豬價值,或是國內種豬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11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唐中林研究員攜豬育種團隊一行蒞臨正大康地養殖事業部(梅州公司)參觀指導,并就基因組育種等先進技術對種豬行業的意義、作用展開探討交流。
豬企降本“修內功”,高繁殖性能是優選如今國內種豬市場依舊是以美系、加系種豬為主,但從近兩年種豬進口情況來看,高產母豬如丹系、法系種豬等愈發受到規?;瘓F企業的青睞。“隨著集約化程度和養殖水平的不斷提升,規?;髽I之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各大企業都在練內功、求生存,因此用繁殖力高的種豬品系來改造現有母豬群體是非常有必要的?!闭罂档仞B殖事業部育種主管李波在交流報告中這樣說道。
而規?;瘓F企業要“修內功”降成本離不開三個指標:PSY、料肉比(日增重)、死亡率。實際上除了公認優秀的繁殖性能外,丹系種豬還有一個極易被業內忽視的優勢——育肥成績。以丹麥平均水平為例,校正后(30-115KG)育肥成績可以達到1026g/天;以正大康地丹系閹公育肥成績看,可以達到970g/天。綜合來看,丹系種豬對豬企“降本”有著非常大的貢獻作用。如今正大康地引進丹系原種豬已有接近兩年的時間,已然形成了一套合理、科學的育種體系,對丹系種豬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基因檢測方面,正大康地目前已有7000多份種豬測定分析數據,隨著數據的積累,以及未來在國家的重視和企業之間聯合育種的推動下,國內育種發展必將越來越好。育種是系統工程,正大康地堅持育種肯定行!“育種必須要有生產性能測定,否則沒辦法做好育種工作,就算是業內先進技術如基因組育種也需要與傳統育種相結合?!痹谔浦辛盅芯繂T看來,育種是一個“向心力、離心力”的問題:育種相當于離心力,朝著育種需要的方向培育(種豬性能等)以滿足需求;而種豬自然退化是向心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達到最舒適的狀態。因此育種是“力”與“力”之間的競爭問題,只有“外力”大于“內力”時才能做育種。
因此育種是一個系統工程,能做育種、能做好育種、能堅持做好育種的企業并不多。不重視育種、看短期利益更不可行,必須從公司集團頂層重視育種才能將生產做好,與正大康地“育種指導生產”的理念不謀而合。唐中林也在交流中斷言:“正大康地只要重視、堅持育種,三年五年不退化甚至進化的目標肯定能夠實現!”
力量足、基礎好,國內育種肯定能做好!國內種豬市場潛力巨大,國內育種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據唐中林研究員介紹,目前其所在團隊主要為種豬育種工作服務,如解析種豬性能(長速快、肉質好等)等基礎問題,并通過精準選擇、基因編輯技術等手段加以轉化應用于育種工作,提高選育的準確性。發現優勢基因并復制到種豬上發生聚合效應,才能真正把國內種豬的性能發揮出來,如何把育種分析方法發揮到極致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以基因組育種為例,最重要的目標是“降低選擇成本、提高選擇準確、加快選擇效果”,應用基因組育種技術提前做好選擇,對指導種公豬的繁育生產、減少種豬留種量、降低生產成本有巨大作用。
“我一直貫徹的一個想法、理念,是如何為國內種豬育種水平提高獻一份力,在過去二十多年與國內育種行業發展同行,不能再一昧的靠國外引種來保持國內種豬的生產性能,希望能做一些對種豬國產化、育種團隊技術力量有推動作用改的事情。”唐中林有感而發,無論從規模上、育種團隊技術力量以及育種基礎條件上看,國內不比國外差。如果能夠加強國內種豬之間的遺傳聯系,加強遺傳交流,在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的基礎上齊心協力應用先進技術堅持做好育種,那么國內種豬育種肯定能夠做好!